2万亿外储“消失”之谜?





1. 汇率走势。
在人民币升值的阶段,出于收益考量,企业倾向于多结汇;相反,在人民币贬值的阶段,企业倾向保留外汇。2021年下半年到2022年,受美联储暴力加息等因素影响,美元指数出现大幅上涨。
尽管人民币在过去三年是世界上表现仅次于美元的强势货币,但对美元仍出现了一波贬值(图4)。贬值预期下,企业倾向于保留一定数目的美元,降低货币汇兑风险。
图4、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,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
2. 外汇管理趋于规范,外汇市场监管不断强化。
近年来,为了防范化解外部冲击风险,防止资本无序外流,维护外汇市场稳定运行,国家不断完善外汇市场微观监管,强化对外汇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,换汇便利性也受到一定影响,企业倾向持有更多比例的外汇。
3. 过去几年贸易战和疫情,供应链等不确定性上升。
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,疫情、贸易战等各类黑天鹅事件频发,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大幅上升。高度不确定性下,企业比较谨慎,增加了预防性的外汇留存比例。
4. 人民币外汇市场不断发展,企业外汇来源更加多元化。
近年来,离岸人民币市场快速发展完善,也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了多样化外汇管理选择。不像以前一样,获得外汇只能从央行兑换,而可以(通过金融机构)直接从在岸/离岸人民币交易市场购汇或售汇,形成一个独立于央行的市场循环。
人民币外汇市场越完善,表明市场接受程度越高,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表现,也是央行鼓励和乐见的结果。










考虑到,外汇储备构成的敏感性,我们就不进一步详细拆分估算。但粗略估计,过去数年,大类资产价格波动,对外汇储备的影响在数百亿甚至上千亿美元左右。

贸易商外汇留存:+1.2万亿美元
服务和投资结售汇逆差:+0.37万亿美元
资本项目结售汇顺差:-0.1万亿美元
遗漏项:+0.35万亿美元
加息周期中,外汇储备“计价损失”:0.05-0.2万亿美元(大致匡算)
